编者按:今天是林基路烈士牺牲76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选取了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英烈家书里的家国情怀”一文中关于林基路烈士的文字,与您一起回到那段峥嵘岁月,重温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红色往事。
革命烈士林基路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英烈家书里
的家国情怀节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思亲念乡之情,都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中——
致父亲,林基路为革命事业远赴新疆,给父亲的信中深情倾诉了革命英烈身逢乱世、忠孝难全,毅然诀别亲人、尽忠革命的家国情怀。
革命烈士林基路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却在家书中流露出对亲人的无限柔情。透过厚重的历史云烟,我们依旧可以从家书中读出革命者对亲人的眷念、对信仰的坚守,感受革命先驱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忠孝两难全,丹心耀天山
“英雄常见于乱世,而人间一切悲剧亦未有不于此时上演殆遍者。儿志愿忠于人群,岂不愿孝于父母?而事实证明:忠于社会者必逆于父母,忠孝难全,奈何?奈何?……”
这是革命烈士林基路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家书中流露了有志青年在国难当头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的痛苦与无奈,同时展现其志存高远、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留学归来,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1916年,林基路出生在广东台山一个富裕律师家庭。林基路在中学时代就已表现出向往革命、追求真理的进步倾向。由于家庭富裕,同学们戏称他为“公子”,他反其意而用之,说:“公子,公子,公众之子,何乐不为!”
林基路写给父亲的家书手迹
1932年,林基路到上海求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外围组织中国反帝大同盟。参加一次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他和部分同学被捕入狱,身陷囹圄三个多月才被保释出狱。铁窗生活不但没有吓退他对革命的热情,反而把他锻炼得更坚强。1934年,经团组织同意,林基路赴日本东京留学。1935年,林基路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成为中共东京支部书记。
对于选择走上革命道路,林基路曾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道:“儿虽不敏,目击社会现实情形,能无动于中(衷)乎?年来读社会科学书,对社会病原及改造之方,颇多理解,证以事实,益增信心。且儿生性刚强,意志坚决,素不喜因人成事,勇往直前,尽己所能尽,乃我职志。儿意以为此身能公诸社会,个人痛苦,非所敢计。”
远赴新疆,带领员工走出课堂
1937年6月,林基路回到上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赴延安,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初,受党的派遣,林基路到新疆做统战工作。林基路先后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专区教育局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职。
在新疆学院,林基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讲述“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带领员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广泛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林基路在就任两县县长期间,紧密联系群众,兴办教育事业,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群众,提拔正直可靠有能力的各族官员,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
1942年9月,林基路等共产党员遭到新疆军阀盛世才软禁。1943年2月,林基路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他写下了《囚徒歌》和《思夫曲》,在狱中被广为传唱。1943年9月,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等一起英勇就义,年仅27岁。
(来源:羊城晚报)